发布时间:2024-05-24 08:27:07
文章来源:文明菏泽


 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深化家庭文明建设,市文明办、市妇联、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家风故事、家教案例、家训格言征集活动,现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。本期展播的是孙文竹的家教案例《教育自己,熏陶孩子》。

教育自己,熏陶孩子

  孙文竹

  身为父母,谁都是“第一次”。从意外惊喜到手忙脚乱,从“妈妈的孩子”到“孩子的妈”,我们既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也想让孩子长成父母希望的样子,每一步都在摸索中找到,也在犯错中不断成长。但我想,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“最重要”,而当我们为人父母后,教育好孩子就是所有事情中“最重要”的了。
  教育好孩子最重要,还因为教育的不可逆性,每个孩子的教育,都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,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。我们无法选择时代,无法选择父母,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孩子,但我们可以选择做好父母,把教育好孩子当作一生的事业,放在最重要的位置!

关于叛逆

  经常在与朋友聊天时,谈到孩子在家的表现,说的最多的话就是“不让问,一问就把门反锁”“家长好心地说一句话,孩子有十句话回怼你,而且还振振有词”。我家孩子初二时,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,于是我们也有过争吵、有过互不理睬。有一次听专家讲座,专家说了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,他说:“叛逆是人的天性,当孩子叛逆时,做父母的应该感到高兴,这说明你的孩子有了独立意识,有了自己的思想。”听了这些话,我开始反思自己,思考自己有没有以爱的名义来压制孩子,遇到问题时,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,还是站在孩子角度来解决问题;是什么样的因素让孩子这样去想、这样去做。有了这些思考,在与孩子相处时,我逐渐把家长的凌驾与控制改为平视与放手。
  我女儿最大的一次叛逆是高考后填报志愿,当时孩子过了重点一本线,我与她爸爸都很高兴,一有时间就带着她这里那里咨询报考志愿事宜。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不浪费分数,让孩子上一个最合适的大学,而专业与城市就排在了第二位。当时孩子与我们一直很配合,对我们的意见也采纳了,然后志愿报上去了,十多天后,各种大学的录取都有了结果,我们看到孩子的分数比报的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仅仅高了一分,非常的激动与惊喜,那么多天的努力没有白费!就在我们处在欣喜中时,孩子轻轻的一句话让我几近崩溃,她说:“爸爸妈妈,对不起,我把第一志愿给改了。”一切都出乎我们的预料,她爸爸的手举了又举,我在房间内跑了一圈又一圈,情绪几近爆发……但既然如此,只能接受了。孩子说出了她报考的志愿,她的成绩比分数线多了20多分,明显的屈了分数!我们晚上与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:是遵循这个志愿还是复课一年?如果做好了选择,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,大学期间该如何去做、如何去规划才能不负自己的选择?最终孩子在我们不情愿的祝福中走进了大学。大学时代的女儿比高中更努力,每年都拿到一等奖学金,各种社团都积极参加,进了学生会,大四那年拿到了省优秀班干部,还入了党。在孩子考研时,我去了她们学校一次,与宿管老师闲聊了一会,老师告诉我:“你家姑娘真优秀,每天晚上宿舍关灯后,搬个小马扎坐在走廊里学习,每天都要学到凌晨一两点……”星光不负赶路人,大四那年,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她心仪大学的研究生,并且得到了导师的认可,推荐她硕博连读。
  我们与孩子处在不同的时代,年龄不同,生活的环境不同,认知不同,代沟是会有的。孩子到了十四五岁,跟家长产生冲突、与父母互相看不惯,这一切只是说明:孩子长大了,有了自己的想法与需求,想要自由与独立;而我们做父母的因为有太多的爱,所以便有太多的担心与害怕。这时我们要静下心来,接纳孩子的成长与不完美,给孩子更多的尊重、理解和认同,当孩子有情绪时,允许她以适当的方式宣泄,与她平等地沟通,谈谈我们与孩子同等年龄时的想法与迷茫,正确引导、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段时期。

关于生活

  陶行知先生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原则,陶老说“行是知之始”,亲身体验才能对知识了解得更透彻。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,孩子接触生活,体验各种劳作,体会学习之外的乐趣与收获,会让生命更丰富、更有弹性。
  我与孩子爸爸的老家都在农村,虽然我们两家都没有了自家的责任田,但我还是从邻居家租了一片地,每个周末都回老家收拾这片土地。旁边地里种着同样的庄稼,而我们这片地则劈成了很多块:有适合节气的大豆、玉米,有夏秋开花的棉花,有冬天几乎不长、春天蹭蹭蹭向上突破的小麦,有各种蔬菜,还有一片专门种草与栽花……孩子一开始不愿意劳作,认为又脏又累,但我坚持每个周末都去。每个周末去的时候,我先查阅一些资料,各种蔬菜与农作物的种植特点、各种农村谚语等,边做边说,有时候还让她约上同学。慢慢地,孩子喜欢上了这片土地,走进了二十四节气里,在这里得到了很多乐趣,也收获了很多书本上不曾学到的知识。
  《人民日报》曾刊文,告诫各位家长: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。不管多好的学校,多优秀的老师,都永远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。父母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也是一生中最好的老师。教育子女,我们做父母的要与时俱进,遵循规律,不盲目跟风,也不无所适从,静下心来好好学习,为孩子树立榜样,与孩子成为成长的同路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