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深化家庭文明建设,市文明办、市妇联、市教体局组织开展了家风故事、家教案例、家训格言征集活动,现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。本期展播的是商娜的家风故事《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》。
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
商娜
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,我的家庭虽然没有确定一个充满诗情画意、饱含名言警句的家训,但是婆婆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做法却别具一格、令人赞叹。婆婆虽年事已高,但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。老公毕业于985高校,身上诸多亮点,都是婆婆的骄傲。在对女儿的教育方面,婆婆也是我们的好帮手。
孝老爱亲,乐于助人
婆婆注重“孝道”的教育,从老公为婆婆端茶、洗脚的熟练动作,足以看出。耳濡目染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。女儿刚上一年级,曾在学校听老师讲“百善孝为先”,就问我们什么是“孝老爱亲”,没等我开口,婆婆就说:“像平常奶奶腰酸背痛,宝贝主动帮奶奶捶背揉肩,给爸爸妈妈倒水喝,这就是孝敬长辈、热爱亲人的一种表现。”“有什么好吃的,宝贝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,再给爸爸妈妈,自己最后再吃,这也是哦”,我补充道。女儿听完点点头,赶紧给刚下班到家的老公拿来拖鞋:“晚上我还要给你们洗脚。”“对对对,这也是孝老爱亲哦。谢谢宝贝。”老公笑咪咪地说。
婆婆接着说,还要尊老爱幼、乐于助人,在学校要和小朋友互相团结、互相帮助。“尊老爱幼——我懂!”女儿瞪大眼睛高兴地说:“那天和妈妈在公交车上,我就给一位老爷爷让座啦!”“宝贝真棒!这是尊老的表现,什么是爱幼呢?”婆婆微笑着问。
“就是爱护比我小的小朋友啊!”
“那你是怎么乐于助人的呢?”我问。
“我帮小朋友扫地,帮老师拿书本,帮哥哥拿衣服……”
伴随着一阵欢快的掌声,我们全家都为女儿竖起了大拇指。
勤俭节约,反对浪费
以前女儿吃饭总是东掉一粒米、西掉一颗豆,有时碗里的饭菜还有剩余就不吃了,婆婆经常教导她:“不能浪费哦,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与汗水换来的。”女儿点点头,用婆婆的语气说:“勤俭节约是美德。”接着,我们一家人异口同声地背诵起了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……”
后来,婆婆还带女儿到麦田里,讲起了一粒种子到小麦到面粉再到食物的漫长过程,以及其中农民伯伯、工人阿姨所付出的艰辛劳动,讲起了她小时候的困苦生活,教给女儿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。我们家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婆婆更是“节约标兵”,洗脸刷牙、洗头洗澡时,节约每一滴水,使用电灯、空调时,节约每一度电。
现在,女儿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,还是我们家里的“督查官”,谁要是忘关灯了、乱花钱了,就会毫不留情地“开罚单”。
诚实守信,文明有礼
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。”婆婆每次跟女儿讲道理时,这就是开场白,我们每听到这句话都会心一笑,默默地找个小板凳坐下,静静地陪女儿聆听祖传的家规:做人重要的就是诚实守信、文明有礼……
正月初六,婆婆故意放了几颗糖果在桌上,看女儿会不会拿走吃掉。因春节期间购买糖果较多,导致了女儿特别爱吃糖,婆婆常劝诫她说,吃糖多了容易引起口腔、骨骼等疾病。所以我们就跟女儿约定,一周不吃糖就有惊喜礼物。在约定的最后一天早上,我看到女儿偷偷将糖果拿起来,犹豫片刻又放下。约定期间,婆婆也发现有几次女儿都蠢蠢欲动,但始终并没有去碰它。傍晚,约定时间到了,她瞪着清澈的大眼睛问:“奶奶,我曾经动过桌子上的糖果,还算我赢吗?还有礼物吗?”
婆婆拉着女儿的手坐到沙发上,坚定而轻柔地说:“当然有啊,你虽然动了,但始终没吃啊。做人要遵守信用,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,不能收回,奶奶既然说了,就要做到。宝贝,能告诉奶奶,你动糖果时的想法吗?”
“当时我很想吃,但是又想既然答应奶奶了,就要坚持……”
婆婆将女儿揽入怀中:“宝贝做得很好。首先,你非常诚实,把曾经有动糖果的念想都如实说出。其次,你用坚定的毅力战胜了自我,克服了爱吃糖果的坏习惯,真的是太棒了。奶奶知道你一定行,所以早就把礼物准备好了。”婆婆笑着从身后拿出了女儿梦寐以求的整套《揭秘》书籍,女儿雀跃着边打开边说:“哇塞!谢谢奶奶!”
晚饭后,女儿最喜欢的“小老师教学”游戏开始了,她一本正经地走上“讲台”,压着嗓子模仿婆婆:“今天我们的国学课堂开讲啦!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什么是讲文明、重礼仪吗?”
我们忍住笑,假装一脸天真地边摇头边齐声回答:“不——知——道!”
“物归原位,饭前洗手;见到长辈、老师要主动问好;爱护公物,爱护花草,保护环境;不说脏话,不乱丢垃圾……小朋友们,记住了吗?”
“记——住——啦!”这节课就在我们愉快的起身离开中结束了。
之后,女儿越发懂事了,时时文明用语,处处彬彬有礼。客人来访,女儿犹如一个小大人,端茶、递水果,热情招待、迎送有礼,尽显小主人风范,赢得所有亲朋的连连夸赞。
勤奋好学,积极向上
古人云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,知书才能明礼。婆婆经常对女儿说,小孩子要三勤,手勤、脑勤、读书勤,小时候刻苦学习,长大为国家效力。
婆婆也算是出生于书香之家,虽在农村,但父母都是读书人,据说其父亲曾是当地有些名气的私塾先生。婆婆家里自古以耕地为生,且家境一般,但一代代教子读书、本分敬业的传统始终未变。婆婆一直强调读书的好处,至今她还保持着读报纸的习惯,老花镜一戴,常常喃喃自语“少年不知勤学苦,老来方悔读书迟”。她也要我们积极向上,多读书、读好书,还给女儿买了很多书,并经常督促我们带女儿到图书馆看书。
在婆婆的影响与带动下,从女儿两岁起,我们就坚持每天给她读绘本、讲故事;在外玩耍时,看到广告牌、路标上的汉字就指读给她。曾几何时,她认识了很多很多字,前年暑假完全实现了自主阅读,《木偶奇遇记》《海底两万里》《鲁滨逊漂流记》等世界名著是她的最爱,去年暑假开始读中国四大名著……她的识字量令我们以及老师都很惊讶。
爱国爱党,追求理想
婆婆常说要我们加强对下一代的革命传统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、思想道德教育,把红色基因传承好。她常常带女儿到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游玩,不管她听懂听不懂,总是讲给女儿听,也常常让我们讲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和烈士的故事。
革命纪念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,承载着红色革命文化,凝聚着鲜明的敢为人先、追求理想、爱国爱党的民族精神。回望先烈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、保卫祖国“一寸山河一寸金”的一幅幅热血沸腾的画面,让女儿明白了:今天我们的美好幸福生活,是无数革命先辈、共产党人,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,是多么的来之不易,要懂得感恩、懂得珍惜。
在女儿牙牙学语时,就跟婆婆学会了“东方红太阳升,中国出了个毛泽东”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”……还百唱不厌、津津有味。后来,每当我参加完活动戴着党徽回到家时,女儿总要我摘下来给她戴上,还说:“爷爷姥爷是老共产党员,爸爸妈妈是大共产党员,我将来要成为一名小共产党员……”
每每这个时候,婆婆总会适时地说:“宝贝的理想远大,值得赞扬,但是,共产党员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成为的,我们一起加油哦。”
看着女儿一边抚摸胸前的党徽一边严肃地点头,我知道,虽然她还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,但心中那颗红色的种子已经萌芽……
家风家训汇成河,河水的粼粼波光犹如婆婆的只言片语,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闪耀明亮,浇灌滋养着女儿健康茁壮成长。传承好家风,传递正能量,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传好接力棒。
优良的家风家训,生生不息,流动不止,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在岁月的慢慢沉淀中,渐渐散发出淡淡幽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