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06-03 20:48:12
文章来源:文明菏泽

 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深化家庭文明建设,市文明办、市妇联、市教体局组织开展了家风故事、家教案例、家训格言征集活动,现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。本期展播的是宋德君的家风故事《书香传家》。

图片

书香传家

宋德君

  我的父亲1945年出生于鲁西南的一个贫农家庭,兄妹6人,家里的生活十分清贫。爷爷是一位老共产党员,刚解放后负责我们常乐集镇的两个集市上的税收,逢集会收完税后都要连夜步行送交到区县,路上还怕被抢劫,毕竟那个年代人都很穷,社会治安还不太稳定。父亲一家人经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,夏季还好过些,可以到地里挖点野菜,到了冬季都是一天两顿饭,还是限量版的。可就在这艰苦的岁月里,我爷爷也没舍得放弃供我父亲上学读书,用爷爷的话说就是:“你父亲喜欢上学读书,我怎么舍得不供应他呢?”哪怕后来父亲去定陶一中读高中时,家里穷得真揭不开锅了,也没舍得让他辍学。可是由于时代原因,父亲高中毕业(1966年)也没能参加高考就回乡务农了,1972年冬天在我们镇中心校担任了民师。当民师并不是因为他是老高中生,文化水平高,而是他舍不得丢下书本。那个年代当民师的工资少得可怜,仅有几元钱,很多人都干不下去。记得在我小时候家里穷得连买盐的钱都没有,可父亲依然没有放弃他的教书生涯。他喜欢和书打交道,喜欢读书、教书,喜欢闻书香的味道。
  父亲一辈子教了近四十年的书,他常常和我们谈到读书有用,对个人、对社会、对国家都有用,没文化很可怕。教书很好,他喜欢读书、教书。每每和我们谈到他教出的学生在省市县里工作时,他的心情总是愉悦的,脸上洋溢出幸福的荣光。他说既给国家培养了人才,又给家乡做了贡献,觉得很光荣,今生教书无悔!
  父亲对我们兄弟四人的教育也是很上心的。记得我小学一年级时,字写得不好,还经常反着写字,他就给我写出样字让我临摹。他常对我说,你是老大,你得好好读书,给你弟弟们做个榜样,带个好头。我三弟上初中时迷上了捣台球,常常上学迟到,后来被我父亲听说了,挨了一顿揍,再也不敢逃学了。虽然他的教育方式粗暴了点,用他的话说是“严师出高徒”,但那也是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所致。现在我们弟兄四人回想起来没有一个怨恨他的,毕竟小孩子的自控力差,还多亏了他的严厉教育,否则我们也许会学业无成。我四弟高中毕业后考的大学不理想,当时母亲身体也不太好,家境拮据,父亲问我怎么办,我说以后也不兴分配工作,自主择业,上大学花钱又多,也不是什么好大学,不好找工作,不如别上早点结婚算了。父亲坚决不同意,认为说什么也得让四弟上大学,不上学读书以后怎能适应社会的发展,再难,砸锅卖铁也得让他读完大学再说。
  由于父亲爱读书、教书,也把我们都培养成了教师。他说我们是教育世家,我们和孩子们都要爱书、读书,做有社会价值的人,我们要成为书香世家。
  受父亲重视读书的影响,我也很重视孩子的学习。为了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,我在家里张贴地图、各类挂图等,在办公桌上自制了书架,摆放一些学习用书,在孩子学习时坚持不看电视、玩手机,而是看书、备课、改作业,写一些教学反思、总结、论文等,做好孩子的表率。我对象爱打牌,为此我说她多次,而她总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,该学好自然会学好的。后来我们约定只要孩子放假回家,谁也不许玩牌,而要在家多陪陪孩子,聊聊天、看看书,给孩子营造积极向上、快乐健康的好氛围。
  现在我的孩子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电建,我二弟的女儿在济南上班,是山东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,我三弟的儿子青岛大学毕业,四弟的孩子还小。我们也许算不上书香世家,但我们都和父亲一样深爱着读书,深爱着我们的教书育人事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