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06-12 09:41:36
文章来源:文明菏泽

 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深化家庭文明建设,市文明办、市妇联、市教体局组织开展了家风故事、家教案例、家训格言征集活动,现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。本期展播的是王婷的家风故事《无言美德润成长,“勤俭孝贤”代代传》。

无言美德润成长

“勤俭孝贤”代代传

王婷

  古语有云:“奉先思孝,处下思恭;倾己勤劳,以行德义。”一直以来,孝敬长辈、勤劳节俭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优良家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家风正,则后代正;家风孝,则后代孝;家风勤,则后代勤;家风节俭,则后代节俭。我的家风也与“勤、孝、贤”有关,奶奶家门口的那块“贤孝重光”牌匾是我家家风的缩影。

  1999年2月,奶奶家的大门被挂上了一块牌匾,上面写着“贤孝重光”四个字。那是太奶奶娘家人送来的。那时候,能拥有一块“贤孝”牌匾,是至高无上的荣誉,牌匾背后的故事还登上了报纸,十里八乡的的群众都会来门口看一看,奶奶成为人人崇敬的榜样。

  家风,是无言的行动。我的奶奶90高龄,70年前嫁给爷爷。那个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,为了养活一家子老小,爷爷奶奶勤俭节约,把一分钱掰成好几份,把最好的都留给长辈和孩子。那时候穷,奶奶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,但是对婆婆却毫不吝啬,她和五个孩子一起用善意的谎言“哄骗”太奶奶,说大家趁热已经吃了。纵使那时候我的伯伯叔叔都馋得直咽口水,也没有让太奶奶察觉丝毫。这一哄就是一生,太奶奶临终也不知道,我的叔父们只有每年生日才能吃到一颗鸡蛋。家风无言孝当先,后辈树榜润心田。奶奶对太奶奶的那份孝心在每天的那颗鸡蛋里;叔父们对奶奶的那份孝心在那默默无言的行动中。

  家风,是执着的坚守。太奶奶瘫痪在床的7年里,奶奶一直守孝在旁。喂饭、洗衣、端屎端尿、擦洗身子……奶奶总是亲力亲为、毫无怨言。7年的坚守,7年的呵护,所有人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奶奶不求回报,只希望太奶奶能够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下过好每一天。

  家风,是无悔的奉献。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党员,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:“我是党员,党员就是要吃亏,不能看着群众受苦。”他说到做到。在我的记忆里,他总是骑着二八大杠,穿梭在各个村子里,为了帮助更贫困的人,把家里能倒腾的东西全往外搬。即便如此,我的奶奶也没有抱怨过一句,反而十分支持他的工作。她是家里的“贤内助”,更是爷爷尽党员义务的“头号粉丝”。他们无悔地奉献,令人敬佩不已。

  家风,是薪火的传承。奶奶和爷爷无言的行动,深深地影响着子孙后代,让整个家庭的家风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。我和父母经常陪奶奶聊天、散步,晴天帮晒被子,冷天为她添衣服。30年前,为了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,让生病的爷爷能够早日恢复,父母攒钱给爷爷屋里装了暖气炉。冬天的屋外冰天雪地,屋内却充满着幸福的温暖。虽然,那时候的我不明白什么是家风,但父母的每一个贴心举动,我都会跟着去模仿,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做爷爷奶奶的“开心果”。如今,我已成家育有子女,仍旧会像父母那般带着孩子去探望奶奶,用行动影响后代,将“孝、俭、勤”接力传承。

  无言美德润成长,家风阵阵缕缕香。曾经我问母亲家风是什么,她告诉我:“家风不是随意说出来的,也不是刻意挂在墙上的文字,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事。”是啊!家风是一代做给一代看的榜样,一代学着一代干的接力。我的家风虽普通平凡,却是最为珍贵的“传家宝”。今年夏天,我带着孩子回奶奶家,在奶奶家的门口与孩子讲起了“贤孝重光”牌匾背后的故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