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09-03 10:41:34
文章来源:文明菏泽

  今年以来,郓城县集学校、家庭、社会、网络、心理等“全环境之力”,为立德树人工作“着笔增色”,绘就青少年健康成长画卷,助力青少年成长为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、能担当的时代新人。

  以“向心力”培根铸魂,绘就“一颗童心永向党”的担当画卷。理想信念的“红色引擎”能够帮助青少年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。一是注重“学”。今年以来,各学校利用主题班队会、国旗下讲话、社团活动、课后服务等,组织学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。80余所学校通过向国旗敬礼、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,不断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。二是广泛“讲”。在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等阵地,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主题,广泛开展爱国爱家、民族团结、革命事迹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讲100余场次。2月份,郓城县“向阳花开”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团分赴28个城市社区开展宣讲活动;5月份,青年宣讲团分批到24所文明校园开展“走青春路 做育花人”红色故事宣讲活动,呼吁青少年担负起责任与使命。

图片

  以“洞察力”启智润心,绘就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的明德画卷。心灵上的呵护、生活中的教导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自尊自爱、自信自强的健康心态和意志品质。一是抚慰心灵,阳光成长。依托全县2处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、200余处校内心理健康咨询室,定期在线上、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规划、心理指导,及时提供心理辅导服务。录制11支心理健康类微视频,开展20余次“心·筹之路”心理讲座,为青少年解忧答疑,助力阳光成长。8月29日,录制“‘赢’接新学期 助力‘心’成长——郓城县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之面对面座谈”,就各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困惑、心理压力做出了详细解答。同时,通过“爱心妈妈”“滋‘郓’童心·助力成长”“希望小屋”“手牵手”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,抚慰青少年心灵,呵护阳光成长。二是教导明理,健康成长。通过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,深入各镇村开展专题宣讲50余场,提高家教队伍能力素质,让明事理的家长教育出明事理的孩子。开展“网络防沉迷”活动60余场次,在商超、广场、电影院、书店、游乐场等,利用电子大屏、展板等常态化播放网络辟谣公益宣传片,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信息,增强明辨是非能力,不“随大流”、不“人云亦云”。

图片

  以“感召力”汲取精华,绘就“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文化画卷。树高千尺,根深在沃土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青少年感受文化魅力,增强文化自信。一是从传统文化中感悟。在“我们的节日”期间,注重用诗词、美术、书法等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。利用郓城特色剪纸文化、柳子戏文化、武术文化,将地方特色与校本课程融为一体、与社会教学融为一体,深挖其精华。7月份,开展郓城县“国学小名士”中华经典诵读初赛及决赛,评选出6名优秀选手推荐参与全市活动。二是在生动实践中传承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、乡村学校少年宫、研学基地等阵地作用,常态化开展“武术进校园”“戏曲进课堂”“剪纸进社区”等活动。创新开展“旱地赛龙舟”“二十四节气绘井盖”“从中草药中感悟端午”“剪出新意”等活动200余次,在实践中坚定青少年文化自信,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志。打造“童乐暑假”暑期关爱青少年儿童品牌,策划生命安全教育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、中华经典诵读、普法宣传、非遗传承等40余项暑期专属活动。

图片

  以“决断力”护苗育花 ,绘就“蓬生麻中不扶自直”的美好画卷。一是加强社会治理。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,今年3月份,对售卖尖锐金属制品玩具、未在门口张贴明显禁烟标识、未设置不向未成年销售烟酒彩票标志的商户,拟定整改措施,责令限期整改。开展“绿书签”签名行动、绿色阅读行动,深植“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,抵制有害出版物及信息”理念。二是加强法治教育。开展“法治进校园”线下宣讲30余场、线上E课堂宣讲11场,针对涉未成年人尤其是涉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、网络侵害等多发、易发、高发问题,科学制定精品课程菜单,全面提升法治教育的针对性、实效性,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角落。三是加强典型宣传。持续完善全县教职工以德育人考核评价体系,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头、辐射、导向作用,当好学生的“引路人”;开展“新时代好少年”学习宣传活动,以身边榜样带动学生“见贤思齐”;宣传“最美家庭”先进事迹,展现好家庭、好家教,以家庭的好家风带动全社会的好风气,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。

图片

  接下来,郓城县将切实加强和改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各项工作,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,将立德树人的“种子”撒向这片沃土,绽放出持续盛开的文明之花,绘出立德树人的大美图景。